今日更新消息 上半年收入、用戶“雙降” 遊戲或進入存量競爭時代
本報記者 許心怡 吳可仲 北京報道
中國遊戲行業行至今年上半年,一些轉折跡象或已顯現。
7月21日,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以下簡稱“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與中國遊戲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1—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上半年中國遊戲市場銷售收入與用戶規模均下降,遊戲“人口紅利”基本消失,行業或已進入存量競爭時代。
具體到細分賽道,在中國市場占主導地位的手遊市場規模縮小,而客戶端遊戲市場則實現增長。究其原因,一方麵是由於上半年缺少手遊爆款新品,另一方麵則是以移動遊戲為核心的全平台發行模式反哺客戶端遊戲。
而在政策端,一些利好信號接連釋放。其中,版號在今年上半年恢複發放,並且商務部等27個部門於近日發文提出,“擴大網絡遊戲審核試點”。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官方致力於提高遊戲審批流程的效率,引導行業精品化發展。
收入、用戶“雙降”
《報告》指出,上半年中國遊戲市場銷售收入與用戶規模“雙降”。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1477.89億元,同比下降1.8%,出現近年來的首次同比下降;中國遊戲用戶約6.66億人,同比下降0.13%。
中國音數協第一副理事長、遊戲工委主任委員張毅君表示,出現“雙降”的主因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用戶收入減少,消費意願降低以及遊戲企業經營成本持續增加等。“遊戲產業的‘人口紅利’基本消失,行業或已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張毅君說。
受市場整體低迷影響,上半年中國自研遊戲在國內遇冷,實際銷售收入1245.82億元,同比下降4.25%;得益於中國遊戲企業持續布局海外市場,自研遊戲上半年在海外實際銷售收入達89.89億美元,同比增長6.16%,但增長率8年來首次降至個位數。張毅君表示,海外市場增速放緩是由於海外買量成本增加,國際貿易壁壘趨強。
不過,中國自研遊戲出海在地理和種類上挖掘的空間都比以往更加廣闊。
張毅君認為,中國移動遊戲出海涉及的國家和地區明顯增多,美國、日本仍是最主要的兩大出海目的地,位居第三的韓國則正逐漸被其他市場趕超。
今年上半年出海自研移動遊戲中,策略、角色扮演和射擊三類的營收占比超過70%,其中策略類遊戲市場占比與第二名的差距大幅縮小,“自研遊戲出海類型正在由‘一超兩強’逐漸走向‘三足鼎立’。”張毅君說。
在國內市場,移動遊戲仍是主流,收入占比達74.75%,但其市場規模首次出現負增長,上半年中國移動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1104.75 億元,同比減少3.74%;客戶端遊戲上半年在中國市場收入占比達20.80%,上半年中國客戶端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增長2.85%,達到307.4億元。
張毅君表示,上半年移動遊戲市場缺少爆款新品,收入主要依靠原有產品支撐,加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用戶收入減少、換買手機欲望下降,導致移動遊戲市場縮水明顯;以移動遊戲為核心的全平台發行模式更加成熟,用戶使用習慣的回歸,為客戶端遊戲帶來些許轉機。
相比之下,網頁遊戲市場持續萎縮,上半年實際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0.4%至27.06億元,收入占比為1.83%。
由於疫情導致新款主機硬件供應不足,上半年中國主機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8.81億元,同比減少1.02%。
《報告》指出,上半年中國遊戲產業在未成年人保護、海外市場開拓、科技創新、多平台跨領域融合、傳播社會正向價值等方麵取得階段性成果,但也正麵臨多方麵困難: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宅”經濟紅利的消退,新產品開發、創新勢頭不足也不利於產業可持續發展,此外全球經濟局勢與地緣政治日益複雜也使得中國遊戲產業出海風險加劇。
利好信號釋放
今年上半年,遊戲行業的一大喜事是停滯8個月的遊戲版號恢複下發。截至目前,今年已有3批共172款遊戲獲批版號。
政策方麵對版號的利好也在進一步顯現。
7月21日,商務部等27個部門發布《關於推進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聚焦推動文化傳媒、網絡遊戲、動漫、創意設計等領域發展,開展優化審批流程改革試點,擴大網絡遊戲審核試點,創新事中事後監管方式。”
“網絡遊戲審核試點”係指“網絡遊戲屬地管理試點”。2021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若幹措施》,其中第十六條顯示,“在符合條件的自貿試驗區所在地推進網絡遊戲審核試點工作”。
今年6月7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版號名單中,部分遊戲標注有“試點”的字樣。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遊戲版號審批權將被下放至地方。
信達證券傳媒互聯網及海外首席分析師馮翠婷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其認為版號審批機製並未有太大變化,地方試點以收材料為主,主要的審批工作還是在國家新聞出版署進行。今年6月份國產網絡遊戲審批信息中,出版/運營單位為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的產品分別為6、8、1、1個。信達證券方麵對6月版號信息分析認為,最終審批依然由國家新聞出版署進行。
《意見》中的“創新事中事後監管方式”是否意味著遊戲審核口徑將放鬆?馮翠婷對此並不認同。她認為,“網絡遊戲審核試點”主要會在審批流程的效率上進行提升,但審核仍然從嚴,“事前審批該做的一些事還是會做,對整體遊戲版號總量也會有控製”。
馮翠婷指出,今年4月以來發布的三批版號數量分別是45款、60款和67款,數量有上升趨勢,且遊戲品類方麵呈現健康的分布,對於行業來說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版號常態化趨勢明朗,遊戲公司能拿到版號並正常推動新遊上線,從而有助於穩定市場新遊供給,遊戲公司也能隨著新遊上線周期釋放業績增量。”馮翠婷團隊分析認為。
多家公司業績預告亮眼
7月21日發布的《意見》提出,大力發展數字文化貿易,支持網絡遊戲、電子競技等領域出口競爭優勢,提升文化價值,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華文化符號,為轟轟烈烈的國產遊戲出海大潮再添聲勢。
《意見》還顯示,要為文化行業融資提供方便,包括“利用市場化方式為符合條件的文化貿易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貿易企業上市融資”等。
在《意見》發布當日,遊戲股逆勢走強,冰川網絡等公司漲超10%,三七互娛、迅遊科技等漲超5%。
從業績表現看,截至7月28日,已有至少15家遊戲上市公司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三七互娛、完美世界等多家知名公司業績表現亮眼。
截至目前,冰川網絡業績增幅最明顯,其預計上半年淨利潤2.7億元—3.4億元,同比增長3924.74%—4968.20%,實現扭虧為盈。該公司業績預告稱,業績變動的原因包括,卡牌類新產品在報告期內充值流水、收入增加;針對MMORPG手遊,公司開拓新的流量渠道,采取定製化版本開發等措施,減緩充值及收入下滑速度。
三七互娛目前預告了最大利潤數字,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87.42%—99.13%,達到16億元—17億元。該公司特別指出,其海外市場營業收入預計同比增長超40%,海外營業收入占比不斷提升。
三七互娛出海成績主要得益於其以末日、喪屍危機為題材的SLG手遊Puzzles & Survival。根據第三方數據機構Sensor Tower發布的2022年6月中國手遊出海榜單,這款上線一年多的遊戲排名第五。
此外,完美世界業績預告顯示,其上半年淨利潤預計為去年同期的三倍以上,達到11.1億元—11.6億元,主要原因包括去年海外項目虧損,以及《幻塔》等新產品在今年上半年貢獻了良好的業績增量。
相比之下,一些公司未能擺脫頹勢。其中,遊久遊戲、晨鑫科技於今年6月公告退市。遊族網絡、世紀華通等公司預計上半年盈利收窄,凱撒文化等預計上半年虧損。
上一頁12下一頁查看全部
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留言0